创新工作室“跨界”联盟的领跑者-1066vip威尼斯
——记全国劳动模范、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葛文军
发布时间: 2024-08-02 22:06:44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葛文军就节能降耗问题授课
葛文军查看浮球式疏水器
人物名片
葛文军,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葛文军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自2011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获得“石家庄市创新工作室”“省级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称号。葛文军也先后荣获石家庄市劳动模范、石家庄百名优秀青年工程师、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5年,葛文军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棉纺织工业“传承大工匠”称号。
人物速写
他说话慢条斯理,可是干活却雷厉风行,只要车间需要他,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他为人大大咧咧,可是技术上却“斤斤计较”,经常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查阅大量的资料;生活中,他非常随意,可是面对工作,却总是精益求精,对公司的许多进口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平时,他很“佛系”,可一旦跟技术沾边,却成了“卷王”本王,他一直注重自我提升,先后自学了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等多种专业知识。
他就是葛文军,一个从高校校门走出来甘愿扎根一线的人,在他看来,敬业、专注、创新、精益,这四个词就代表着“工匠精神”,只要踏踏实实工作,肯钻研、能吃苦,就无愧于“工匠”这两个字。
1、敬业,“零缺陷”制度为生产保驾护航
“零缺陷”是葛文军提出来的,如今已经成为公司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求下而不得。我们只有把‘零缺陷’作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葛文军说。
恒盛所在的正定园区占地大、设备多,相当于市区4个老厂的规模。面对新园区,葛文军对动力所维护区域设备划分成片、责任到人,推出“零缺陷”制度,实行包机制,按月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奖惩分明。同时对恒盛用电电力监控采集报表的时报、日报、月报进行优化完善,降低了突发故障频率,责任区域各项维护工作做到了精准实施。
做好机电设备故障排查和备件国产化也一直是葛文军潜心琢磨的事。
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里,工人操作设备织布的时候,需要用空压机去吹尾线,对于工人来说,气压越高越好,因为气压越高风力越大,也就越便于调节工作,可是对于车间来说,气压高就意味着能耗和成本的上升。2013年,动力站供纱厂使用的空压机是从常山股份棉一公司搬迁过来的,设备已运行多年,老化现象严重,不但能耗高,还故障频出,导致维修费用高。
“当时,作为公司主要耗电设备的空压机,占到总用电的70%。”在葛文军看来,如何在降低供气量的基础上,保证工人正常操作,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葛文军多方查找资料,一方面调节空压机的输出气压比,在空压气管道加装压缩气体实时控制系统,并配置有用储存,使得用气端的需求压力能够按照最低最优的压力来提供,有效降低负载,从而实现空压机效能优化。后来,他又了解到,由于空气原因,空压机的进气滤芯每年需要更换4次,每次费用为1.5万余元,新滤芯上去后半个月就脏了,影响进气效果,需每周安排人做清洁,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增加了能耗。
针对这种情况,葛文军积极联系其他同类厂家和供应商,与空压机的配套厂家联合研究纺织企业情况,生产了自洁过滤进气设备,不断改进滤芯。这两项举措每年节约电费300万元以上。
葛文军和创新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车间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国产化替代
2、专注,把所有电路图装进脑子的技术大拿
别看葛文军经常在车间里摸爬滚打,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高材生”。
1993年,毕业于河北机电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电机专业的葛文军,因成绩优异,被常山股份负责招聘的领导一眼相中,成为常山股份棉四分公司动力车间的电气技术员。葛文军以为自己要去一线施展拳脚了,可是真正走进车间了,他才发现老师教的跟生产线上的似乎不太一样。
为了尽快适应一线的工作,葛文军和车间员工一起爬电缆沟熟悉电路构造,自费到新华书店购买《纺织设备维修手册》《可编程序控制器指南》等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有工友测算了一下,仅园区内三大类630台喷气织机及十几类配套设备的电路原理图摞起来就有1米多高,为了当好企业动力“管家”,葛文军硬是把所有电路图都装进了脑子里,成为了技术大拿。
学以致用,大胆创新。这八个字是对葛文军的真实写照。
纺织机织物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经纱上浆,以保证织机良好的织造性能,同时提高织机效率。可是,浆纱机上浆过程中,浆纱湿分绞用水会被直排入下水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导致成本增加。“当时,每天差不多要使用50吨水,真是有些心疼。”葛文军说。
湿分绞产生的废水其实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能不能把它们二次利用起来呢?葛文军打起了“废水”的主意。
经过多次调整、反复尝试,葛文军将浆纱湿分绞水通过管道收集起来,送入回水箱,并和空调冷却水相连,循环使用。他还尝试改变湿分绞用水供水源,最初,浆纱机一直用深井水进行湿分绞,葛文军把原有连接深井水的生产用水管改接至空调室冷冻水泵,由冷冻水泵供水,同时,收集湿分绞使用后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热力站水箱,通过水泵抽回空调室。他还制作了回水箱,加装翻板式电磁流量计,实现自动抽水。经过葛文军这一通“折腾”,不但解决了每天50吨的深井水浪费,还减少了浆纱污水排量,对污水站起到减负作用。每年节水18000吨,节约水费5万多元。
2008年1月,葛文军调入常山股份整体改造优化升级项目组,项目建设刚起步时,他坚持在施工现场,督促、监督施工单位,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晚上也要到现场查看施工单位浇筑地面,以免造成预埋管线移位。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他先后自学了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等多种专业知识。企业为保证新项目节能环保质优价廉,他查找相关资料,并针对实际情况为设计院提供多项改进意见。通过论证,会同设计院设计了35kv变电站,为企业每年节省电费330余万元。
葛文军展示维修替换下来的坏件
葛文军维修损坏的元器件
3、创新,跨界跨地域联盟攻克技术难关
虽然与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相隔上千公里,葛文军创新工作室和黑牡丹集团的邓建军创新工作室却经常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共同攻坚克难,探讨技术问题。
有一次,邓建军在“常山集团&黑牡丹集团”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关于纺织行业节电创新模式的文章,引起了葛文军的兴趣,两人在微信群里你来我往交流了将近1小时,从“节电模式的可行性”一直聊到“石墨烯在电池上的应用”,群里围观的工友们直呼“精彩”。
这只是线上“强强联手”的一个片段。
提到跨界跨地域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初衷,作为联盟牵头人的葛文军感触颇深。“那时,我们经常会到‘兄弟企业’学习,可是,有技术壁垒的限制,常常学不到什么。”葛文军想,能不能成立一个联盟,将不同行业的工匠人才,通过“联盟”这一平台聚合在一起,打破技术壁垒,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他的想法得到石家庄市总工会和常山股份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
2021年8月,燕赵工匠自动化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成员由葛文军创新工作室、齐名创新工作室、卜建立创新工作室、宇文卧龙创新工作室、郭学涛创新工作室、张辉创新工作室等6个创新工作室组成,此后,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李永国创新工作室、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张麟创新工作室也相继“入盟”,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创新的探索,搭建起了合作创新平台,解决了不少生产中的“卡脖子”难题。
葛文军所在的车间承载着企业纺织智能制造系统升级改造、把生产工艺和经营数据传输由线下转为线上的重任。企业曾外聘技术团队进驻3年,起色甚微。联盟成立后,石家庄联通公司的郭文涛和葛文军强强联合,快速引用成功经验,仅用6个月便成功攻克难关,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物流采购、营销、财务、人力等模块erp的上线。通过各职能部门使用erp系统的功能,对流程和生产管理更规范,数据的使用更简洁方便,同时,数据的及时性更为显现,为发现问题、对比数据、查找原因提供了方便。
据了解,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以来,共获得各类专利技术10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技术6项,为企业创效2500余万元。且带动了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医工作室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总数较往年上涨166%。
4、精益,为工作室提质增效“充电赋能”
精益求精是葛文军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创新工作室成员和动力车间员工的要求。
作为葛文军的徒弟,恒盛公司动力车间电气技术员仝飞还记得,自己刚到公司时,正赶上空压机的升级改造,那段时间葛文军天天泡在空压机站,跟设备吃住在一起,直到升级改造完成。
“我们要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去找他,不管什么时间,他都特别耐心帮我们处理。”仝飞说,有一次,供应车间的浆纱机故障,他跟工友处理了一上午也没能找到故障原因,供应车间生产任务紧,情急之下,仝飞马上找到葛文军,而葛文军顾不上午休,帮他理清头绪、分析故障原因,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对此,动力车间主任崔青也深有同感。
作为空压系统的辅助设备,干燥机的主要作用是祛除空气压缩后的冷凝水,当时使用的电子排水阀易造成空气误排放或冷凝水排不尽。崔青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排水阀难题。后来,在葛文军的指导下,参考其他应用设备,崔青根据蒸汽机冷凝水排水浮球的工作原理,联系厂家设计了浮球排阀,问题迎刃而解。
后来,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企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中的作用,应葛文军要求,常山北明公司工会专门印发了由工作室骨干成员编写的《电气工作手册》《暖通工作手册》,工作室成员人手一份。手册详细介绍了两个工种的安全操作制度、设备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处理等实用技术,为职工岗位晋级、技术提升、破解难题提供了参照标准和便利。“这两本手册就是我们的‘实战宝典’,有了它,我们解决设备疑难杂症快多了。”崔青说。
据了解,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葛文军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全公司员工提高技能、创新技术的特殊平台。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完成51项创新成果、5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培养了2名工程师及4名高级技师,而工作室也先后获得省市“工人先锋号”“石家庄市创新工作室”“省级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累计为企业创效3000余万元。
文/记者李华
图/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