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1066vip威尼斯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千年水脉焕新颜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力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擦亮千年运河“金色名片”,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 [详细]

寻访西柏坡老房东:跨越67年,“团结歌”依然嘹亮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8月30日下午,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78岁的王文雪坐在自家门前的小马扎上,粗糙的大手在膝盖上轻打着拍子,哼唱起来。在北庄村,《团结就是力量》人人都会唱。1943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词作者牧虹正是趴在北庄村一户农家的屋顶上,写下了这首歌。不过,王文雪对于这首歌的感受和很多村民不一样。她的婆婆曾是中央机要处工作人员的老房东,发生在他们家的事情,让她对这首歌有更深的理解。 [详细]

寻访西柏坡老房东:“这个石碾子,是个念想,更是个见证”

闫青海家院子里放着一个老石碾,一千来斤重。他搬过六次家,每一次搬家都带着这石碾。今年78岁的西柏坡村村民闫青海说,自己的命和这个石碾子连在一起。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董必武夫妇住进了闫青海家的老院子里。“那年我3岁,生了重病,奄奄一息。父母绝望了,用茅草把我包裹起来,放在院子里的石碾子上,准备天黑埋了。”闫青海说。董必武夫妇发现了石碾子上的闫青海,见还有呼吸,就赶忙把这个孩子送到了中央机关医院救治。董必武再三嘱咐医务人员:“这孩子是我房东家的,一定要把他治好。”“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在我身边守了三天三夜。”闫青海说,“爹娘打小就让我记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命。”共产党的恩情,闫青海一家铭记在心。那个石碾,也成了一家人无法割舍的传家宝。 [详细]

一棵虬干横枝、硕果莹润的老梨树迎来了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初秋时节,走进位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东侧的周恩来旧居,游客们都会被这棵枝叶纷披的老梨树所吸引。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馆员史进平介绍,1948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住进闫中云、闫庆云兄弟的院子。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才去睡觉,早晨九点又准时起床。当时,院子里有棵小梨树,树干仅有三四指粗。周恩来嘱咐工作人员:“你们要替老乡把这棵梨树照管好,常浇水,不要让它干死了。”按照叮嘱,大家除了适时浇水外,还将鱼的肠肚作为肥料埋在树下。秋天,树上结了3个雪花梨,个头还挺大。周恩来要求把梨摘下来送给房东。等大家小心翼翼把梨拿给房东,房东怎么也不肯收,去的人只好把梨又拿了回来,但给房东付了钱,算是买下了这3个梨。闫庆云的孙子闫元方,今年73岁了。他是听着自家梨树的故事长大的。党和人民鱼水相依的情感,和故事一起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主席住过的小院里,磨盘旁边有一个圆顶的水泥包。很多参观者都很好奇,这是干什么用的。“大伙儿可能想不到,原本这水泥包底下,是个猪圈。”8月30日,毛主席老房东的第三代、已经70岁的闫会俊站在这个水泥包旁边说,“这里有个我家会永远铭记的故事。”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毛主席住进了闫会俊家的院子。当时,院子里有一个猪圈,工作人员觉得会影响工作,也不太雅观,想要拆掉。毛主席得知后制止了:“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在这里住得不会太久,走后老乡还要用呢!”于是,猪圈不仅没拆,还被安上了水泥“保护罩”。“共产党把老百姓的事儿看得这么重,老百姓又怎能不信赖共产党!”这份情,跨越76载,在闫会俊一家和西柏坡的乡亲们的心里,越来越厚重。

网站地图